English

智力支持“科教兴农”

1998-11-0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朱文琴 我有话说
北京农校

智力支持“科教兴农”

本报记者朱文琴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开创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的号角。如何为农村培养大批急需的专业人才?我国的三百六十五所农业中专学校应当努力为此作出贡献,积极承担这一光荣而重要的历史任务。近十余年来,北京市农业学校本着“服务首都,富裕农民”的办学宗旨,主动适应京郊农业农村经济建设的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得到飞速发展,为当地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建设和服务人才;该校现已成为一所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农业中等职业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

学校认识到,农民特别是山区的农民脱贫致富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在新的经济体制的条件下,中专学校应当走向市场,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才能赢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思想观念的更新,推动了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学校首先大力开展了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同时,把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作为教改工作的根本目标,把为北京都市农业培养各种行业和门类的合格人才,特别是边远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作为主要任务,据此,逐步进行各项改革。

打破单一的办学机制,利用现有的办学资源,面向社会开门办学。早在十几年前,为满足北京市农口单位提高干部农技素质的需要,该校采取了“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做法,开办了北京市农业职工中专学校,开始进行成人职业教育的探索。一九八七年为解决贫困边远地区农村知青入学难的问题,专门举办了“扶贫班”,现已连续办了十二届,培养了一大批“招得来、回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成为带领当地群众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目前,招生范围已扩大到六十个贫困边远乡镇。一九九三年开始,开办了为基层农村干部服务的“农村经济管理干部专修班”,一九九六年有了首届毕业生,受到中央有关各部委的高度重视,在北京召开现场会,并在全国推广。一九九七年起学校又开办了以京郊农村农民技术员为对象的“三定班”。此外,该校还连年为湖南、新疆等省(区)代培学生。

目前,由学校自筹一千一百多元建立的培训中心已经启用,该中心利用学校的教学力量承担各种培训,主要面向骨干农民、农技推广人员和全国绿色证书的培训等。

校长王振如说,作为一所农业学校,我们时刻不能忘记“服务首都,富裕农民”的办学宗旨,在办学方向上充分体现立足三农,即农业、农民、农村。除了面向他们办学之外,还要利用现有的教学力量直接下乡为农民服务,在密云、怀柔、平谷、大兴、房山等县,都有专业教师在生产实习基地开展农业技术服务,扶助建设科技兴农示范村,开设农业技术咨询热线电话等。

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和高质量的要求,学校深入进行教学改革。较大力度地改革专业设置并开办专门化。一九八四年以前该校只有农学、蔬菜、果树、林业、农田水利、畜牧兽医六个专业。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经济管理、工程和涉农服务等五类十八个专业二十余种专门化的新型综合性农业学校。同时,该校还积极调整教学计划,扩大实践技能培养和生产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近两年来,北农校把创建以培养职业岗位综合素质能力为本位的新体制作为教改的新起点,在牧医专业进行模块教学试点,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该专业招收了一个特种动物养殖专门化班现已被北京市教委确定为全市开展“创业”教育的改革试点。牧医专业的这项改革进一步强化了实践教学,加强了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加快了校内外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扩大了在京郊各地的技术服务和扶贫范围,一批青年教师和学生活跃在农业第一线,在当地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作为职业教育,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与产业结合,以产促教,以教促产,使产教有机地结合。北农校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办出了高水平,示范性,也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学校拥有一个全国一流的种鸡场,有父母代种鸡十万套,每年为农民提供优良鸡种七百万只以及一定数量的种蛋,辐射七个省市;有一个最高水平的养鱼场,还有能提供年产七千吨的鸡饲料场,另外,适应市场需要的园林花卉方面的产业也已兴起,学校的花木中心,是一个集科研、生产、经营、高新技术开发及培训的综合性实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